Manager’s Comment 投資經理簡報
今個月的報告是徹底改變,除了是外表上,資料上,結構上,內容上之外.最革命性的應該把基金的「風險指標」從新定義.基金都有一個所謂的「風險指標」,特別是金融海潚後金融世界又需要把弄一輪政策改革來令投資者恢復信心.
一般來說所有基金文件上都需要有一個「風險指標」,如進取(Aggressive), 平衡(Balance), 保守 (Conservative).主要的分類是根據股票與債券的比例.如基金內100%投資在股票通常都會被定為高風險,50/50會定為平衡,100%債券會定為保守.而風險問卷調查中問投資者能否承受風險,實際上在是在問投資者能否承受大上大落(波幅).
但現實中「風險」和「波幅」是兩碼子的事,而兩者之間跟「回報」又不一定成正比.一般來說大部份的投資者有這樣的想法:高風險=波幅大=高回報;低風險=波幅小=低回報.大部份的基金表現的確好像如此.
用一些比較極端的日常例子就可以明白.
1.過山車的「波幅」很大,出事的「風險」比「波幅」小很多的私家車更高.
2.F1冠軍米高.舒密加駕駛的法拉利比一個學車初歌更安全
3.小遊艇在海上的 「波幅」比世界最大的卻救生不足的鐵達尼號大,「風險」卻小很多.
同樣巨大的企業負債率過大,比起小型卻財政健全的公司「風險」更大.公用股的股票,比沒有還錢能力的國家債券「波幅」更大,「風險」卻更低.
不同的例子都可以證明「風險」和「波幅」必須分割.正常來任何年齡都不應冒險, 但一位年輕人應該可承受更大的「波幅」,而一個65歲的退休人士不買股票基金不是因為股票「風險」高,而是因為「波幅」大.
所以第一我將「風險」和「波幅」分割開,一位基金經理應該有能力知道自己的投資承受的「風險」和預期的「波幅」.就如一位船長應該有能力將船的「風險」降到最低,但前面有大浪的時候就會早點告訴乘客,會有一點起伏,但是船隻是還是很安全.你可以想像一位船長,或機師告訴乘客,這是高風險的旅行因為會很大浪/有氣流嗎?
基金經理風格是開放,保守,待表他的作風如何.開放的風格大多數是積極進取型,擅於進攻找尋機會;而保守的風格(如本人)大多數是擅於防守,注意避免犯錯多於注意獲利的機會.當然大部份是希望平衡,但整體來說總有一幫是主導的.
最後現時投資策略,是表示現在基金經理採取的狀態.再保守的風格都有出擊的時候,再進取的風格都有防守的時候.當然有很多狀態未必可以寫出來,如:困惑(Confuse),觀察(Observe),不知做甚麼(Don't know what to do),但正常來說基金經理只有4種狀態:
- 等待(集資)
- 進取(買入)
- 防守(賣出止蝕/鎖住利潤)
- 甚麼都不做(觀察)
整合後
風險: 中度
波幅: 中度
基金經理風格: 保守
現時投資策略: 進取
的意思是損失的可能性一般,預期未來有中度的起伏,我的投資風格是傾向保守,不經常賣出買入,而且花很長時間作決定,但現時的策略是進取中,積極物識投資對象:注意的有比亞迪,渣打及港交所.